馆藏珍品解读一千讲
在《真理之光》博物馆,有一面展墙整体设计象征着鸦片战争后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四分五裂的中国版图。那时候,我们不仅丧失了国土,还要屈辱地向侵略者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公元1900年是农历庚子年。这一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中国山河,攻入北京。 在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留下了屈辱的一页。
1901年6月,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从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算上利息分39年还清,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庚子赔款”。
但是大家知道吗?当时的美国应得到3200余万两白银,可实际美国并没有得到全额,并且又退回了近一半的赔款,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图为辛丑条约签订现场,选自《法国画报》,1901年2月,第8页——《真理之光》博物馆藏
当时驻美公使梁诚(大清留美幼童之一)就负责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商讨赔款事宜。在谈话中,海约翰透漏一句“庚子赔款实属过多,”这一信息立刻被梁诚捕捉。这说明美国政府已经发现有关部门在上报义和团之乱的损失中有虚夸浮报的现象,梁诚立马改变策略,转而把精力放在游说国会议员退还多余赔款上面。
正好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智囊团中有人建议希望美国政府吸引一批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去,以期将来能培养出一批亲美的中国知识精英。最后双方商讨出来的一个协议就是,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一半退还给中国,这个退还不是由美国政府直接退回,而是在原来每年应交的“赔款中”扣除,另立“助学基金”由美国政府监督使用。
▲图为负责签订条约的法国专使葛罗,选自法国《世界画报》,1900年3月,第6页——《真理之光》博物馆藏
1908年10月28日,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就派足了400人,则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要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为止。被派遣的学生,必须是“身体强壮,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恰当年龄”,中文程度须能作文及有文学和历史知识,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国大学和专门学校听讲。
▲图为1910年庚款留美学生合影
同时,中美双方还商定,在北京由清政府外务部负责建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于是,1909年6月,北京设立了游美学务处,这就是清华大学的雏形。1909年8月,内务府将皇室赐园——清华园,拨给学务处,作为游美肆业馆的馆址,学务处在史家胡同招考了第一批学生,从630名考生中,录取了47人,于10月份赴美。这就是后来庚款留美学生的由来。
▲图为清华园旧照
1910年8月又举行了第二次招考。这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中,后来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胡适,他当年考了第55名。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在此后十多年间,据统计,由清华派出的留美学生就达1000多人。1928年8月17日,清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罗家伦出任校长。
1924年底,美国政府宣布第二次退还庚子赔款,把余下的所有对美赔款全数退还,用于兴办教育,资助中国对美留学,在中国精英阶层培养亲美势力。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国都声明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或充作外国银行营业费用和发行内债基金之用。
这里要强调的是,退还庚子赔款,并不是单纯出于好心,而是有其利益考虑。各国希望借此鼓励中国青年一代赴西方留学,接受西式教育,以在中国精英阶层中,扶持各自势力,攫取更多利益。正如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所说:“哪一个国家能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在精神和商业上影响中国,进而得到巨大收益。”因此他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通过吸引中国留学生来造就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新的领袖。
《真理之光》博物馆
万件党建珍贵藏品
每一件珍贵展品都有一段故事
它记录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代表着一代人独特的红色记忆
往期精彩回顾
★ 让党建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