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理之光》主题博物馆的一万多件展品里,有一件极为特别的模型,它的外形像橄榄且整体密闭,只在上方留了一根长长的管子与外界连通。
1880年中秋节天津制造局院内,只能听见工人敲打钢铁的声音,却无法探究其中虚实。从京城而来,不知品级的大官员被当地官员簇拥着,到处笼罩着神秘的气氛。听说是一艘外形古怪的船在举办下水仪式。
据《益闻录》记载,光绪六年(1880年)9月,一艘特殊的水底机器“式如橄榄,入水半浮水面,上有水标及吸气机,可于水底暗送水雷,置于敌船之下。其水标缩入船一尺,船即入水一尺。中秋节下水试行,灵捷异常,颇为合用。因河水不甚深,水标仍浮出水面尺许。若涉大洋,能令水面一无所见,而布置无不如志,询摧敌之利器也”。
这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艇。
▲《益闻录》1883年9月15日(光绪九年八月十五日)——《真理之光》博物馆藏
据史料记载,天津机器制造局负责督造这艘潜艇的官员姓陈,他“雇用工匠十余人,自备薪米油烛等费,并木料铁皮,分投采办,不动该厂公项”,等于是自费出资试造。当时,这名陈姓官员对潜艇建造工作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四周全部遮挡,“禁止外人窥探”。
从这些记载看,无论是外形还是原理,这般潜艇与法国1863年建造的“潜水员”号极为相似,简直可谓是中国潜艇的始祖。
那当时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如何获得或设计建造图纸的?究其根源,晚清时期,洋务运动如火如荼,各种新思想、新技术也不断从海外流传到中国。这份图纸应该就是当时一些开明人士在国外看到相关资料后介绍到国内的。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艇,正是洋务运动在推动中国工业近代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潜水艇设计图,出自《外国师船图表》,从《益闻录》的描述看,中国第一艘潜水艇很可能与这幅图类似。
1840年后,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被来自于海上的坚船利炮所打败。这种情况在当时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警觉,他们惊呼中国面临“数千年来之一大变局”。与此同时,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农民起义浪潮蔓延十几个省份,险些将清统治吞没。
▲洋务运动时期清朝官员曾使用的物品
面对如此严峻的内外形势,清政府围绕如何继续维持自己统治的问题产生了不同意见。
一部分人主张对内应恪守祖制,强化封建伦理纲常,恢复中央集权制度,寻找机会将洋人撵出中国。这部分人被称为“顽固派”。
另外一部分人则提出了“外敦和好,内要自强”,即对外要“和”,对内要“变”。这部分人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认为在当时形势下“自强为第一要务”,不自强就不能自立。而所谓自强,就是要变法,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制器练兵”。曾国藩曾说,借外国人的力量将太平天国镇压下去,只是解决了一时的危难,而学习外国人造船造炮,才能够收永远之利。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采纳了洋务派的主张,而这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
当时洋务派的代表李鸿章多次出访欧洲引进了大机器生产,创建了近代的工矿制造和交通、通讯事业。
自1860年开始,李鸿章与左宗棠等洋务派官员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局、金领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
▲江南制造局枪厂后机器房旧照
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伦敦新闻画报》1896年8月,第16页 图为李鸿章到欧美考察,采购了雷明顿打字机、牛肉罐头等——《真理之光》博物馆藏
▲美国雷明顿英文打字机——《真理之光》博物馆藏
▲美国爱迪生牌无声放映机(双齿型)——《真理之光》博物馆藏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生产的单筒电话——《真理之光》博物馆藏
洋务运动开始后,清政府使用洋枪洋炮并聘用外国教官训练士兵。1874年,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式海军。
▲外国教官与新式海军官兵合影照
经十余年的努力,组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新式海军,其中以北洋海军规模最大。北洋海军于1888年成军,共有“定远”、“镇远”等20余艘船舰,在旅顺口、大连湾和威海卫设有炮台、船坞。这些新式海陆军虽然在历次抵抗外敌的战争中大吃败仗,但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停泊在威海卫军港内的"镇远"号铁甲舰旧照
1862年,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设立了京师同文馆。此后至1894年,清政府共创办新式学堂24所。1872至1875年的四年间,清政府每年派出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1877年后,又选派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分别赴英国和法国学习海军、造船及建筑、法律等专业。在洋务运动存续的35年里,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当时,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都翻译了大量的西方书籍。译书经历了由单纯的西方科技著作和书籍,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著作并重。
▲京师同文馆旧照
1862年由恭亲王奕䜣奏设,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衙门。它是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制器练兵、办新学堂等各种举措只是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就整体而言,洋务运动乃是清政府为了应对当时的“内忧外患”而在内政外交方针上所作出的调整,是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实行的“新政”。
展厅实景
君主官僚专制制度是秦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国迈向近代的最大障碍。然而洋务运动虽打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旗帜,对这一根本体制丝毫不做触动。这种对于君主官僚专制体制的维护,是洋务运动的最大历史局限。
更多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