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珍品】一本书开辟一个新的时代!一部经典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 2020-02-14
  • 来源:红方块集团
  • 返回政策解读
  • 十月革命以后,只言片语、零散的、不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已经难以满足中国先进分子的需要,经典著作的大量翻译与引进成为人们的现实诉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纲领性文件之一,《共产党宣言》全文的翻译成为中国先进分子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迫切任务。在红方块集团《真理之光》主题博物馆里,就摆放着一些《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陈望道,原名陈参一,189012月生于浙江义乌一个农民家里。1915年留学日本,学习文学、哲学、法学等,并在课外努力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9195月陈回国,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并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年底,他接到《星期评论》编辑部邀他翻译的约稿信和一本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肩负使命的他立即回到家乡义乌县城西的分水塘村,潜心进修马克思主义,为翻译《宣言》作准备。为安全起见,也为杜绝外界干扰,他将老家一间多年失修的狭窄柴房收拾了一下,清理成写作的书房,开始了他秘密译书的“苦旅”。

    1920年三四月间,他依据《宣言》日文版并参照陈独秀通过李大钊从北京图书馆借到的英文版,完成了全书的翻译。同年8月,第一本中文版《宣言》全译本终于问世了。

    这是一本用比小32开还稍小的白报纸印刷的小册子,长18厘米,宽12厘米,平装,封面除书名外,还自右至左横排印有几行小字: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封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微侧半身肖像,马克思曲臂而坐,目视左前方。像下自右至左印有马格斯三个字。全书无扉页,无序言,无目录,内文共56页,每页11行,每行36字,采用繁体字和新式标点,页侧印有共产党宣言的页边字。全书基本以意译为主,许多新名词和专用术语以及部分章节标题如贵族平民宗教社会主义、“贫困底哲学”等俱用英文原文加括号附注,因此书中随处可见英文原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排版疏忽,封面书名《共产党宣言》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书初版一千册,全部送人,九月又加印一千册,封面书名更正为《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肖像的底色也变成蓝色的了。严格地说这只是一次重印,但封三的版权页上仍印上“一千九百二十年九月再版”字样。

    华岗,190369日出生于浙江省龙游县庙下村一个农民家庭,1925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上海沪西区委书记、浙江省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和顺直(河北)省委书记,一直在团的系统工作。19293月,华岗同志离开团中央,专门从事党的宣传和组织领导工作,先后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组织局宣传部长和华北巡视员。这期间,华岗还从事紧张的著述活动,撰写了《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史》。早在1924年,华岗还在宁波四中读书时,就听过陈望道的课,后来成为第二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的人。1930年,华岗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完整译本问世,由上海华兴书局出版。

    《马克斯主义的基础》(内有《共产党宣言》)华岗译本,1938年极为罕见

    华岗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初版采取了伪装本的形式,书名为“《宣言》”,出版社署名为“上海中外社会科学研究社”。内容包括:《共产党宣言》、《1872年序言》、《1883年序言》、《1890年序言》及《共产党宣言》的英文本。华岗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开创了5个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出版的第一个《共产党宣言》全译本;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第一个以共产党员身份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该书附加的三个德文版序言第一次与我国读者见面;该译本附加的《共产党宣言》的英文全文,采用的是恩格斯亲自校阅的1888年英文版本,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出版英文本《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采用英汉对照形式出版。

    总之,与陈望道译本相比,因为华岗对《共产党宣言》已有了很深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运用有了充分的认识,所以华岗本译本的用语更加准确,文字更为流畅。该译本出版发行后销路很好,很快又重版两次,在30年代印刷多次,印数也很多。现今北京图书馆、国家博物馆、中央编译局图书馆等各大图书馆博物馆均有珍藏本,但初版已为数不多。

    成仿吾,1897824日生于湖南省新化县知方澧溪村(今琅瑭乡),1928年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先后在巴黎和柏林主持西欧中共支部机关刊《赤光》杂志,担任社长兼总编辑,他还随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海尔曼·冬克学习马恩德文原著。1931年秋,成仿吾由欧洲回到上海,在长征时,他担任干部团政治教员;1938年,成仿吾在延安陕北公学任校长,徐冰则在《解放日报》任编辑。这时候,中共中央宣传部得到了一本《共产党宣言》德文小册子,要求他们二人利用业余时间合作翻译该书。于是,他们把该书分成两部分,成仿吾翻译前半部,徐冰翻译后半部,当时条件很差,不仅资料缺乏,甚至连一本像样的德文字典都找不到,译完后,成仿吾只得把全部译文又通读一遍。19388月,成仿吾、徐冰二人合译的《共产党宣言》,在延安刚成立的解放社作为《马恩丛书》第4种出版;9月,又在武汉和上海由我党领导的中国出版社、新中国出版社、新文化书店等出版。

    成仿吾、徐冰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有5个特点:第一,这是由中共公开组织翻译的第一个《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第二,它是首次根据德文原文译出的新本子,因而更准确地传达了《宣言》的思想;第三,第一次在书前刊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幅照片,也就是今天常见的马、恩标准像,对人们直观地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重大意义;第四,这个译本不仅语言更接近于现代汉语,而且除竖排版外,还采用横排版,开始向现代书籍形式过渡;第五,这个译本还首次在香港的中国出版社出版。在抗战期间,成、徐译本不仅在各抗日根据地广为传播,而且在国民党统治区也传播很广,甚至还传到敌占区。成、徐译本还曾作为当时陕北公学马列主义课的教材,也是当时中共干部的必读书籍,对提高中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起了巨大作用。

    1945年,成仿吾从晋察冀边区阜平县回延安参加中共七大,他又抽出时间对《共产党宣言》译稿作了较大的修订,定稿后交给了解放社,但不久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可惜这译稿也没有下落了。1952年,成仿吾在中国人民大学又抽空对延安版的《宣言》中译本稍加校正,校正由成仿吾一人完成。成仿吾在重校后记中说,他对译文是很难满意的,就以此译文纪念《共产党宣言》出版105周年及马克思诞辰135周年。1975年,已78岁高龄的成仿吾,在毛泽东的关怀下,再次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了严格的校正工作,于1976年在中央党校印出试用,并呈报了中央政治局。518日,成仿吾将重新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转送给朱德委员长,朱委员长看了很高兴。521日,朱委员长不顾90高龄亲自来到中央党校成仿吾的住处来看望他,对新译的《宣言》高度称赞,并说做好这个工作有世界意义。

    陈瘦石,19082月生于江苏无锡东港镇南陈巷村,192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随后在宜兴、无锡等地的小学校任教,1929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同年还出版了小说《秋收》,1933年毕业后在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任秘书,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与其弟陈瘦竹二人合译了罗素著作《自由与组织》一书,于193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其弟陈瘦竹曾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1949年后,他先后在上海、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国外局任科员、副股长,工作之余,他自学俄语、法语,外语水平较高,并翻译了苏联的小说《迦尔洵》。19763月,陈瘦石病逝,享年68岁。

    《比较经济制度》封面 (来源:《共产党宣言》汉译纪念版,中华书局,2011年)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共产党宣言》译本中,陈瘦石译本是唯一一个由非共产党人翻译、在国统区发行的译本,极具特色。陈瘦石翻译的劳克斯(W.N.Loucks)和胡特(J.W.Hoot)合著的西方经济学名著Comparative economic  systems:capitalism,communism,socialism,fascism,cooperation(《比较经济制度》),是中山文库丛书之一,由上山文化教育馆编辑,重庆商务印书馆印行。该书分为上下两册出版,在下册的第 277—305页的附录部分刊登了《共产党宣言》译文。

    194210月,为配合延安整风运动,中宣部成立了翻译校阅委员会,因为博古精通俄文,所以他也是成员之一,他根据俄文版《共产党宣言》对成、徐译本作了重新校译,并增译了该书1882年俄文版序言。博古译本出版后,被中共中央指定为五本(《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左派幼稚病》、《两个策略》、《国家与革命》)干部必读书之一。今天,在国家博物馆还珍藏有当年周恩来读过的《共产党宣言》,书上留有周恩来的签字:周恩来,一九四三、十二、卅延安。

    博古从俄文版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有三个特点:第一,增加了一篇序言,共有四篇序言;第二,译法更接近于现代汉语;第三,是1949年前流传最广、印行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版本,不仅广泛流传于解放区,而且还流传于白区、敌占区,其发行量估计有几百万册。所以,这个译本现在在我国许多图书馆、博物馆有大量珍藏本。